10月30日,“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青岛落下帷幕。由我校研究生梅腾、吴闵奇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作品“Graph-DETR:基于图Transformer与RT-DETR的轻量化海洋小目标检测模型”荣获全国一等奖,创下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的杨元华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本次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慧教育、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多个应用领域。参赛作品涵盖了大模型、智能体等前沿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本届大赛吸引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的3421支队伍报名参赛,提交有效作品2847件。经多轮评审,最终25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竞逐一、二等奖。

我校获奖项目“Graph-DETR”直面海洋监测中“小目标检测”的技术瓶颈。研究团队创新融合图结构学习与Transformer架构,并对RT-DETR实时检测模型进行轻量化改进,构建出高效、精准的海洋小目标智能检测模型。该模型在复杂海洋背景下,能够实时分析海洋图像、温度、盐度等多源数据,显著提升对海洋生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变化等小目标的识别精度与效率,展现出突出的技术原创性与应用价值。
此次夺冠不仅充分体现了我校研究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学校长期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与重要成果。